现代混炼技术显著特点是由产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欲是原材料分布混合均匀,温度与粘度的均匀是至关重要的,须靠密炼机的性能来决定,同时亦与操作方法有关。为使质量均一,必须消除问歇混炼的批间差异,故混炼的方法也逐渐向一次化转变,即塑炼、炭黑母炼及加硫终炼,均应在同一台机内一次完成。
对于不具备同机一段终混条件的,也可用串联法来实现一次混炼。它由一台高温剪切密炼机串联一台低温低速密炼机,亦属于一次法终混,故又称两段交接一次混炼法。因两段间不需冷却停放,可消除一段到二段及批间的差异,从而使后加工的质量稳定。
密炼机组包括上辅机和下辅机,上下辅机对混炼技术的作用与密炼主机同等重要。加料方法和加料顺序,对混炼质量也有很大影响,应根据工艺配方和混炼机器自行寻求最佳点。高性能的机器固然好,低性能的机器亦能炼出高质量的混炼胶,这才能显示出混炼者的技术高超。如F270型密炼机(40 r/min),橡胶与炭黑一次加入,软化剂升温至100℃时加入.水温控制在40~5O℃。若装料过多,上顶栓浮动过高,混炼室上方(颈部)形成死角,则排料质量不匀。延长时间,效果也无明显改变,且有局部凝胶。而装料过少,上顶栓压力不达标,胶料打滑,造成剪切不充分,混炼时间也须延长。不同配方,升温速率不同,加料时间亦应调整。如中超耐磨炉黑与N 339,同样升至160℃,前者为110 s,后者为270 s;如水温偏低,则排胶温度相同而时间延长,若定165℃排胶,在160℃时排出,混炼胶表面即明显粗糙,且有明显的未混入碳黑,排出下片的两边呈锯齿状,仅此5℃之差,影响却很大;再如软化剂在100℃时加入,迟至120℃时再加,混炼效果也明显变差。
全国咨询热线:0532-85185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