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橡胶园内,一位海南农垦加工部人士向记者介绍,“这里的每棵橡胶树一年平均产3.03公斤胶,多的可以产到5公斤。一般来说,橡胶树长到6到7年的时候可以割胶,每棵树的生产周期为30年到35年。”对于今年天气对橡胶产量的影响,“今年由于‘倒春寒’,割胶时间晚于去年,目前的产量可能不如同期,但相信通过我们的后期努力,会赶上同期产量。”“受年初气温偏低、阴云连连的影响,目前产胶情况的确比预期产量有所下降,与正常年份相比,或有1-2万吨的减少,但全年产量不能仅以此来判断,若未来的生产条件好,橡胶产量或有所回升。”
据介绍,目前80%的橡胶是用于汽车轮胎的制造,剩下的20%则用于手套等其他橡胶制品。而今年5月份的汽车产销数据有所下降,这是否意味着橡胶需求也将减少?
对此,青岛顺富昌机械有限公司认为,原油价格的高位运行,已经开始切实打压汽车的实体需求。同时由于以房地产调控为标志的各项经济领域措施的实施,对卡车为代表的车型影响较大。下游轮胎需求的下降将令橡胶的需求也有所放缓。不过,需求放缓并不代表需求骤减。而从中长期来看,在2015年之前,天胶的供求仍将以紧平衡为主,供需矛盾依然较为突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和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车市复苏进程都将刺激天胶需求走高。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近几年消费量每年都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数据显示,2002年,国内天然橡胶消费突破了140万吨,自产53万吨,自给率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60%下降为37%;到2006年达256万吨,自产53万吨,自给率23%;2010年达312万吨,自产68万吨,自给率20%,对进口的依存度达五分之四。
由于受到种植面积的制约,中国橡胶的自给率非常低。国内橡胶自给率过低,严重威胁国家的安全。而且国内橡胶产业发展时间短,产业发展水平低,采购渠道也很乱,对国际市场的定价权较弱,亟待规范市场。正因为缺乏市场定价权,橡胶价格的剧烈波动增加了国内企业的风险。而橡胶期货在上期所的上市令企业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来降低风险。要吸取我国许多紧缺的工业原料在国际市场上购买价格总受制于人的教训,未雨绸缪,下力气健全和完善一个规范有序的期货市场。利用价格形成机制与价格信息,引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用套期保值锁定成本或收益,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